道德经三十二章
来源:网络编辑:有书房2023-03-02 21:04:31阅读量:1237
道德经三十二章
道常无名(1)、朴(2)。虽小,天下莫能臣(3)。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4)。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5)。始制有名(6),名亦既有,夫亦将知止(7),知止可以不殆(8)。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9)。
【译文】
“道”永远是处于无名而质朴的状态。它虽然幽微不可见,天下却没有人能支配它。侯王如果能保有它,万物将会自动地服从。天地之间(阴阳之气)相合,就降下甘露,人民没有令它均匀,它却自然均匀。万物兴作,就产生了各种名称,各种名称已经产生,就要知道适可而止;知道适可而止,就可以避免危险。“道”为天下所归,正如江海为一切小河流所归一样。
(1)道常无名:帛书本常作"恒"。"道"永远是没有名称的。
(2)朴:质朴。这是用来指称"道"的。"这一句还有一种读法:"道常无名。朴虽小? ."意思相同。
(3)天下莫能臣:臣,名词作动词用,"使? .为臣"、"使? .服从"的意思。天下没有能使它服从的。
(4)自宾:自将宾服于"道"。宾,宾服、服从。
(5)民莫之令而自均:人民没有令它均匀,它却自然均匀。老子认为"道"的动用是均调普及,具有一种平等精神。
(6)始制有名:始,指天地万物的开始;制,作的意思。始制有名,万物兴作,于是产生了各种名称。这与二十八章所说的"朴散则为器"是同一个意思,
(7)止:止境、限度。
(8)可以不殆:帛书乙本"可以"作"所以"。
(9)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这句是以江海比喻道,以川谷比喻天下万物,说明道的统领性,意即:"道"为天下所归,正如江海为一切小河流所归一样。
声明:本站部分书籍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