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田径运动员杨传广出生
来源:历史上的今天编辑:历史上的今天
杨传广(1933年7月10日-2007年01月27日),台湾台东人,阿美族,十项全能运动员,绰号「亚洲铁人」。中国首枚奥运奖牌获得者。
曾经在1960年罗马奥运会中夺下十项田径银牌的“亚洲铁人”杨传广,由于罹患肝癌且中风,在美西时间07年01月27日中午过世,享年74岁。杨传广的妻子与儿子杨世运等都随侍在侧。
由于杨世运住在洛杉矶西北方的圣费南度谷(San Fernando Valley),杨传广每次来到美国时,就会落脚于该地,与儿孙辈团聚。三天前,杨传广出现脑部中风迹象,经家人立即送医急救,但病情在27日下午转趋恶化后不治。
杨传广于1954年第一届亚运,拿下生平第一个十项金牌,1960年罗马奥运获得十项银牌,也是台湾在奥运夺得奖牌的第一人。
台湾田径协会秘书长王景成表示,杨传广病逝,是中国人的损失,而田径协会也将全力协助善后。
1933年出生的杨传广,在1954年的马尼拉亚运,以5454分拿下田径十项的冠军,而当地报纸就以“ASIAN IRON MAN”称呼他,这也是杨传广“亚洲铁人”称号的由来。
接着1960年参加第十七届罗马奥运,十项运动获得银牌,首开台湾在奥运得奖纪录;1963年参加美国圣安东尼运动会,以9121分打破世界纪录,也改变日后十项运动的计分方式,往后再也没有十项选手打破九千分大关。
在离开体育界之后,杨传广十多年前曾一度加入台湾民进党参选立委失利,后来还曾在台东老家建庙前几年传出罹患肝癌的消息,包括纪政等体坛人士都前往探望,当时的台湾的总统府副秘书长陈哲男还代表陈水扁前往探视。
由于杨传广的妻儿都在美国,因此他也大多奔波在美国和台湾之间,2000年圣诞节杨传广突感身体不适,经检查后发现其B型肝炎已合并肝硬化、肝癌,并在来年返台接受治疗。
2006年10月27日在台北市立体育场举办的“田径秋季公开赛”,是杨传广在台湾最后一次公开亮相,据田径协会了解,杨传广在今年1月19日就因中风住院就诊。
王景成表示,杨传广的过世是台湾田径界的损失,他将报请田径协会理事长和体委会,善加处理杨传广的后事,让国人可以继续缅怀这位“亚洲铁人”传奇。
曾被称为“亚洲铁人”、中国首枚奥运奖牌获得者杨传广,美国时间27日下午17时30分因脑部中风的病情恶化,在加州寓所与世长辞,享年74岁。
杨传广去世时,他的妻子与儿子杨世运等都随侍在侧。
杨传广生于1933年,台湾东市人。他在中学时代便表现出超人的体育天赋,1958年赴美留学深造。在美学习期间,他于1960年初以8424分的成绩打破田径十项全能世界纪录。同年,在意大利罗马举行的第17届奥运会上他以8334分的成绩一举夺得十项全能亚军,从而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奥运奖牌的运动员。1963年,杨传广以9121分的成绩再创十项全能世界新纪录。
杨传广于1963年写下的男子十项全能世界纪录:
100米:10秒7 (1034分)
铅球:13米22 (692分)
400米:47秒7 (1045分)
铁饼:40米99 (645分)
标枪:71米75 (1040分)
跳远:7米17 (842分)
跳高:1米92 (930分)
110米跨栏:14秒 (1124分)
撑杆跳:4米84 (1515分)
1500米:5分2秒4 (245分)
点评:杨传广的确天赋过人,可惜中国此后没有这个项目的新人出现。
免责声明:“历史上的今天”的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今天更多+
- 1罗马帝国皇帝佩蒂纳克斯被身边的禁卫军暗杀身亡
- 2孝庄太后出生
- 3清初辅佐三代清帝的孝庄文皇后诞生
- 4乾隆皇帝原配妻子孝贤纯皇后出生
- 5委内瑞拉独立领袖弗朗西斯科·德·米兰达出生
- 6英法对俄国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
- 7巴黎公社成立
- 8“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诞生
- 9金玉均在上海被朝鲜政府的刺客暗杀
- 10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无线电通信得以实现
- 11清末外交官、诗人黄遵宪逝世
- 12法国人法布尔成功试飞第一架水上飞机
- 13法国人法布尔成功试飞第一架水上飞机
- 14外交家、国际问题评论家乔冠华出生
- 15霍尔蒂夺取匈牙利政权
- 16国民党向红军发起第二次“围剿”
- 17欧洲首富、ZARA创始人阿曼西奥·奥特加出生
- 18伪“维新政府”在南京成立
- 19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成立于南京
- 20西班牙内战结束
- 21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投水自杀
- 22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召开
- 23政务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
- 24电视剧、小品演员朱时茂出生
- 25西藏百万农奴解放
- 26“托里谷”号油轮泄漏大量原油
- 27华裔作家张纯如出生
- 28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逝世
- 29《教父II》获第4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6项大奖
- 30特纳里夫岛发生重大空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