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有书房!

道德经三章

来源:网络编辑:有书房2023-03-02 20:55:43阅读量:828

道德经三章

不尚贤(1),使民不争(2);不贵难得之货(3),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4),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5),实其腹,弱其志(6),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7),则无不治。


【译文】 

不推崇有才干的人,使人民不争功名利禄;不看重稀有商品,使人民不去偷盗;不显耀那些能诱发人贪欲的东西,使人民的心性不被搅乱。所以,圣人治理天下,要简化人民的头脑,填饱人民的肚子,削弱人民的意志,增强人民的体魄,永远使人民没有知识、没有欲望。(这样,)使一些自作聪明的人不敢妄为,以“无为”的态度去处理世事,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


大多数人认为这篇有愚民之嫌。然而老子并非心胸如此狭隘的人。智者见智,仁者见仁。

所以我认为应该在这篇上面加上这样的评论:


此篇和孔子的“中庸”思想有点相似。“过犹不及”称之为中庸。


此处的“不尚贤” 应该根据不同的人来判定不同的界限。


老子研究的核心是“道”,道本无,“为万物而不恃” 我们也可以将“道(天--宇宙)”看作是最高层的统治者。 那么“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也就是对的了。试想想,逆“天(道--宇宙)”而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1)不尚贤:尚,崇尚、看重,贤,有才能的人。"尚贤"帛书本作"上贤"。崇尚贤才、举贤用能,本是先秦诸子共同的主张,也是战国时期一种强盛的用人风气,老子虽无否定贤才的意思,但却一反当时的风尚,主张"不尚贤",这是因为他认为尚贤容易造成人们追求名利。使用有才干的人固然是好事,但"尚贤"之风使这些贤才得到特殊的权势地位,就挑动起人们追逐的欲望,从而扰乱了人们的自然本性。 

(2)不争:不争夺功名利禄、权势地位,老子认为尚贤是鼓励人们抛弃本心、追求功利的因素,因此不尚贤,不专门给予有才能的人特殊好处,人们便不会萌上争求功名利禄的心思。 

(3)不贵难得之货:不以难得之货为贵,即不珍视稀罕的器物。 

(4)不见可欲:见,同"现",显示、显耀的意思;可欲,指能诱发人贪欲的东西。不见可欲,即不显耀那些能够诱发人贪欲的东西。老子认为人性本来是纯朴自然的,是人类社会日盛一日发展起来的各种"可欲"的事情把人心扰乱了,使人们滋生了争抢名利、盗取财物、心旌惑乱的心理。 

(5)虚其心:简化人民的头脑。 

(6)弱其志:削弱他们的意志。 

(7)为无为:前一个为字,做、实行之意。以无为的态度去对待世事,亦即以符合自然的态度去治理人民。


;

联系
我们

平台负责人邮箱
282271588@qq.com

关注
公众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下载
安卓版

下载安卓版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