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有书房!

中国书法之书体演变历史

分类:知识大全作者:书法小生 发布时间:2015-11-09 08:58:08阅读:13万+ 属地:未知

引言: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文字博大精深,书法源远流长。中国书法主要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五种书体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文化,文字博大精深,书法源远流长。中国书法主要分为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这五种书体。在每一种书体中又细分若干小的风格,如篆书有大篆和小篆,楷书也分魏碑唐楷等,每种风格都各有特色。中国书体的演变顺序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诸体。

        在殷商时期,人们就在龟甲或兽骨上刻字,这就是所谓的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文字,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悠久历史的源头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根脉。别小看这种刻在动物骨头上的文字,从书法的角度审视,甲骨文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个基本要素,其精深博大已显现出来。

        西周时期,青铜冶炼技术发达,青铜器逐渐多了起来,同时也出现了一种雕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后人称其为钟鼎文,也就是常说的金文。商周是青铜器的时代,青铜器的礼器以鼎为代表,乐器以钟为代表,“钟鼎”是青铜器的代名词。金文的特点是笔道肥粗,弯笔多,团块多,金文是一种很成熟的书法艺术,长期以来,学着们都认为真正的书法艺术只能从隶、楷书始和魏晋南北朝以后才有,而金文则改写了这样的认识,把中国书法艺术的历史推溯至 3000 多年前。

        西周后期,汉字逐渐演变发展为大篆。大篆,也称籀(zhòu 文。从狭义上讲,大篆指的是金文和石鼓文,从广义上讲,大篆是包括金文、石鼓文、六国文字等流行于周代和春秋战国时期字体的总称。大篆是一种笔画较繁复的篆书。秦朝创制小篆以后,才把这种字体叫大篆,以做区分。 

        关于小篆的出现的背景,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公元前221年),其疆域广而国事多,文书日繁,甚感原有文字繁杂,不便应用,所以由丞相李斯负责,在秦国原来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础上,进行简化,创制了统一文字的汉字书写形式,撑之为小篆。小篆文字的特点是符号化,便于认识,主要是长方形形态,笔画规整,方圆有序,结构平衡且对称、上紧下松,方便了文书的写作和传递。小篆的制定是中国第一次有系统的将文字的书体标准化的过程。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笔划改曲为直。改“连笔”为“断笔”,从线条向笔划,更便于书写。隶书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后面楷书的基础。

        楷书,也叫楷体、正楷、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简化,横平竖直。楷书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故名楷书。楷书字体优美,规则严谨,易读易写,实用性极强。按照时期划分,可分为魏碑和唐楷。楷书有四种类型:欧体、颜体、柳体、赵体。欧体楷书法度严谨,笔力险峻。颜体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柳体楷书清健遒劲,结体严谨,笔法精妙,笔力挺拔。赵体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始于汉末,通行至现代,长盛不衰,是现代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

        草书是为书写方便、快速而产生的字体,大约起于汉代。初创时称为章草。将隶书草率写成,简省点画,保存波势。其字个个分离不相连绵。至汉末,相传张芝脱去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而笔势连缀,上下两字时时相连,形成今草,即后世通行的草书。草书的特点是结构简省、笔划连绵。草书笔画省略,相互萦带,便于快捷书写,以符号代替偏旁部首,既具有法度的规范性,又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是最善表达书者情感的书体。草书艺术性高,但是实用性显得相对不足。

        行书,是一种书法统称,分为行楷和行草两种。它在楷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源的,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的。行书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笔势不象草书那样潦草,也不要求楷书那样端正。一般为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楷书、行书、草书这三种字体,它们其实是同时产生的,然后平行向前发展演进,然后相互之间各有影响。


        以上是中国书法的书体演变历史,现在篆书、隶书、草书一般作为书法艺术作品的字体,而楷书、行书则成为日常生活中书写使用的字体。

声明:本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声明:本站仅提供内容存储、展示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虚假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可联系本站删除!

发表评论

评论

  • 飞龙再生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

联系
我们

平台负责人邮箱
282271588@qq.com

关注
公众号

关注官方公众号

下载
安卓版

下载安卓版

回到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