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干地支的起源
分类:知识大全作者:书生 发布时间:2014-07-23 08:58:08阅读:12万+ 属地:未知
天干地支,简称为干支,源自中国远古时代对天象的观测。
十干是指阏逢、旃蒙、柔兆、强圉、著雍、屠维、上章、重光、玄黓、昭阳。十二支是指困敦、赤奋若、摄提格、单阏、执徐、大荒落、敦牂、协洽、涒滩、作噩、阉茂、大渊献。
简化后的天干地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称为十二地支。
天干地支读音:
十天干:
甲(jiǎ)、乙(yǐ)、丙(bǐng)、丁(dīng)、戊(wù)、己(jǐ)、庚(gēng)、辛(xīn)、壬(rén)、癸(guǐ);其中甲、丙、戊、庚、壬为阳干,乙、丁、己、辛、癸为阴干。
十二地支:
子(zǐ)、丑(chǒu)、寅(yín)、卯(mǎo)、辰(chén)、巳(sì)、午(wǔ)、未(wèi)、申(shēn)、酉(yǒu)、戌(xū)、亥(hài)。其中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支,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支。
十二地支对应十二生肖: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古代中国人民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年月日时就象四个柱子一样撑起“时间”的大厦,所以称为四柱。 古代中国人民制定天干地支的理论,应该有观察和实践基础,不是闭门造车弄出来的概念。比如中医针灸取穴,讲究子午流注,不同的日子和时辰,取穴是有规律的,和天干地支的规律符合。
六十甲子: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顺序相配,进行循环组合,从"甲子"起﹐到"癸亥"止,甲子、乙丑、丙寅......一直到癸亥,共得到60个组合,满六十为一周﹐称为"六十甲子"。亦称"六十花甲子",如此周而复始,无穷无尽。
年月日时都是60一个循环。西方的计时法中,一分钟是60秒,一小时是60分钟。
西方计时法中,一天为24个小时,和中国传统的每天12个时辰(时辰也就是大时,两个小时为一个大时)对应,中国用5天作为一个时辰的大循环,所谓“五日一候”,共是60个时辰。
五天一候:
五天一候根据的是我国的历法。候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计时方式。古代将五天称为“一候”。依据古代历法,五日一候,三候一气,六气一时,四时为一岁。三候是一个节气,也就是十五天为一个节气;三个月也就是六个节气是一季;四时的转化就是一年。
旬:
旬是十日,(一个月分三旬);十岁为一旬;旬也可指12年,通常说大一旬或小一旬是指一个属相周期12年
十日可为一旬,一月又分三旬,一至十日为上旬,十一至二十日为中旬,剩余的都称为下旬
声明:本文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声明:本站仅提供内容存储、展示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虚假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