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病逝
来源:历史上的今天编辑:历史上的今天
1864年3月,天京合围后,城内断粮。洪秀全带头吃“甜露”(草团)充饥。残酷的斗争和饥饿使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卧病不起。1864年6月1日,洪秀全病逝南京。
洪秀全,1814年1月11日生,广东花县人。
他一生的业绩主要是:
一、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对动员群众推翻清朝统治的斗争起了重要的宣传和组织作用;其后写的《原道救世训》、《原道醒世训》、《原道觉世训》等著作,为太平天国起义作好了思想舆论准备。经数年努力,洪秀全在杰出的农民领袖冯云山的帮助下,拜上帝会得以迅速发展,为金田起义奠定了基础。
二、从1851年1月11日金田起义到1864年天京陷落前夕,洪秀全领导了这场农民战争的全过程,历时14年,势力发展到18省,先后攻占600多座城市,给了中外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三、两次建立领导核心。前期,在永安建制分封诸王,使太平天国初具规模,加强了领导力量,提高了太平军战斗力,为太平天国的迅猛发展打下了基础;后期,在“国中无人,朝中无将”的局面上,洪秀全选拔了陈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将领主持军事,任命洪仁玕提理天朝政务,形成了一个新的领导班子,使太平天国能继续坚持斗争。
四、颁布革命纲领。前期,1853年冬,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提出改变土地制度和其他改革社会的措施。其内容表现了农民反封建的要求和解决土地问题的强烈愿望。纲领内容的完备性和深刻性,使太平天国革命达到了中国历代农民革命所能达到的最高思想境界。1859年颁布了洪仁玕为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而写的《资政新篇》一书。这是后期太平天国的重要政纲,说明他在对待资本主义的态度上,较同时代的地主统治阶级思想开明,眼界开阔。
太平天国运动,之所以能成为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是与他的巨大贡献分不开的。乃至中国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愿作洪秀全第二,即可见其对后世的深远影响。太平天国是在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之下失败的。但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最高领导人,洪秀全的严重错误也是不可忽视的。洪秀全的错误主要在于,一、定都天京后,封建意识与日俱增,等级观念、享乐思想尤其突出。洪秀全在天王府深居简出,严重脱离将士群众。在太平天国革命政权向一个新的封建王朝政权蜕变的过程中,洪秀全起了特别恶劣的带头作用。思想作风上的质变,使其愈往后,则更多地像一个封建帝王。天京内讧就是领导集团内部这种封建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二、太平天国后期,为防大权旁落,洪秀全一反前期用人路线而“用人唯亲”,形成一个排斥异姓的洪氏集团,使得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给太平天国内部带来致命危机。石达开是太平军最优秀的统帅,所部又是太平军精锐。他德才兼备,深得全体军民拥戴,天京内讧之后,他是唯一能团结群众辅佐洪秀全重振国势的人选。然而,洪秀全猜忌他,用安、福二王挟制和排挤他。因此,石达开出走,致使太平天国出现分裂局面。其后,陈玉成、李秀成打破江北大营、江南大营,京围一解,洪秀全立刻大封王爵,根本不问才德、功劳,亲戚、广东同乡或捐有钱粮者,都可以封王。封王人数竟达到2700人以上。造成后期天国朝政混乱、吏治败坏、军事削弱的局面。三、洪秀全晚年,不仅思想狭隘保守,而且陷入了宗教迷信的可悲泥潭。对于太平天国,洪秀全一生,是功大于过;但功也不能掩过。洪秀全所领导的这场伟大的农民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应是一座巍峨的丰碑:它让后人纪念、凭吊,也让后人深思。
洪秀全纪念馆
珍贵的太平天国玺印
天王洪秀全与随从在南京城,1864年法国画刊“LeMondeIllustr”刊载的铜版画。
洪秀全的皇宫
免责声明:“历史上的今天”的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今天更多+
- 1德国首任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
- 2西班牙女王伊萨贝拉逃到法国
- 3苏联元帅、军事家华西列夫斯基诞生
- 4意大利与土耳其争夺的黎波里
- 5柴油发动机的发明者鲁道夫·狄塞尔去世
- 6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诞生
- 7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张爱玲出生
- 8丰子恺漫画结集面世
- 9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出生
- 10平型关战役结束
- 11出卖捷克的慕尼黑协定签署
- 12德国狂轰英国伦敦
- 13莫斯科保卫战开始
- 14纽伦堡国际法庭对纳粹战犯宣判
- 15中共优秀党员王孝和英勇就义
- 16东陵大盗孙殿英病死
- 17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
- 18世界首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开始服役
- 19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
- 20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因被打成“右派”而自尽
- 21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 22美国黑人跨进白人大学引发骚乱
- 23中国社会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李石曾逝世
- 24叶剑英发表台湾回归的九条方针
- 25“小平您好!”横标的出现
- 26联合国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在纽约举行
- 27印度发生强烈地震
- 28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
- 29建桥史上“第四座里程碑”——长江大桥通车
- 30中国烈士纪念日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