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来源:历史上的今天编辑:历史上的今天

1989年11月5日至7日,举行亚太经济合作会议首届部长级会议,标志着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成立。1993年6月改名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1991年11月中国以主权国家身份,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以地区经济体名义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成员。2001年10月,APEC会议在中国上海举办。这是APEC会议首次在中国举行。2014年,APEC会议时隔13年再次来到中国。截至2014年9月,亚太经合组织共有21个正式成员和三个观察员 。
2019年10月30日,智利总统皮涅拉在总统府发表电视讲话宣布,智利政府将放弃主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
成立背景
亚太经合作组织诞生于全球冷战结束的年代。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形势日趋缓和,经济全球化、贸易投资自由化和区域集团化的趋势渐成为潮流。同时,亚洲地区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也明显上升。
该组织为推动区域贸易投资自由化,加强成员间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亚太区内各地区之间促进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的论坛。
历史沿革
初期阶段1989年1月,澳大利亚总理波比·霍克访问韩国时在汉城(今首尔)倡议召开“亚洲及太平洋国家部长级会议”。
1989年11月6日至7日,12个创始会员国在澳大利亚堪培拉举行首届“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部长级会议”。
1991年11月12日至14日,第三届部长级会议在韩国汉城(今首尔)举行并通过《汉城宣言》,正式确定亚太经合的宗旨目标、工作范围、运作方式、参与形式、组织架构、亚太经合前景。亚太经合的目标是为本区域人民普遍福祉持续推动区域成长与发展;促进经济互补性,鼓励货物、服务、资本、技术的流通;发展并加快开放及多边的贸易体系;减少贸易与投资壁垒。这次会议也正式将中国、中国香港、中国台北 三个经济体同时纳入亚太经合会。
1992年9月10日至11日,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在泰国曼谷召开,确定将亚太经合秘书处设于新加坡,并确立亚太经合运作基金的预算规则。
1993年1月,亚太经合秘书处在新加坡成立,负责该组织的日常事务性工作。
1993年11月20日,首届亚太经合经济领袖会议在美国西雅图布莱克岛(Blake Island)举行,并宣示亚太经合的目的是为亚太人民谋取稳定、安全、繁荣。
1994年11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亚茂物举行的经济领袖会议设立“茂物目标”:发达成员国在2010年前、发展中国家成员在2020年前,实现亚太地区自由与开放的贸易及投资。
1997年的部门提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亚太地区的现实情况,难以按原有设想加以推进。经济技术合作得以保持发展势头,但因发达成员态度消极,要取得实质性进展仍需时日。
1998年和1999年的两年,APEC进入一个巩固、徘徊和再摸索的调整阶段。
2000年非正式领导人会议重申了应坚持茂物确定的贸易投资自由化目标,并加强人力、基础设施和市场等方面的能力建设活动。
发展历程
初期阶段(1989-1992年)
这一阶段APEC建立了它作为一个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基本构架。第一、二届双部长会议上,各方就致力于地区自由贸易与投资和技术合作达成了某些共识,确定设立10个专题工作组开展具体合作。1991年召开的汉城会议通过了《汉城宣言》,它作为APEC的基本章程,首次对该论坛的宗旨、原则、活动范围、加入标准等做了规定。1992年的曼谷会议决定在新加坡设立APEC秘书处,由各成员认缴会费,使APEC在组织结构上进一步完善。
快速阶段(1993-1997年)
自1993年,APEC从部长级会议升格到经济体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展进程加快。1993年一1997年这5年,每年都有新的进展,解决了区域合作所面临不同问题,是APEC进程的“五步曲”。例如:1993年解决了“APEC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1994年解决了“APEC应该做什么”的问题;1995年解决了“APEC应该怎么做”的问题;1996年制定了具体的合作蓝图。
调整阶段(1998年- 今)
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直接影响到APEC进程,危机的受害者开始对贸易投资自由化采取慎重态度,在APEC内部,始于1997年的部门提前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亚太地区的现实情况。
组织宗旨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是: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
APEC的大家庭精神是在1993年西雅图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中提出的。为该地区人民创造稳定和繁荣的未来,建立亚太经济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要深化开放和伙伴精神,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并支持开放的国际贸易体制。在围绕亚太经济合作的基本方针所展开的讨论中,以下7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它们是:开放、渐进、自愿、协商、发展、互利与共同利益,被称为反映APEC精神的7个关键词。
议题
APEC主要讨论与全球及区域经济有关的议题,如促进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实施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推动金融稳定和改革,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和能力建设等。APEC也开始介入一些与经济相关的其他议题,如人类安全(包括反恐、卫生和能源)、反腐败、备灾和文化合作等。
组织结构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自1993年起,共举行了近二十次,分别在美国西雅图、印尼茂物、日本大阪、菲律宾苏比克、加拿大温哥华、马来西亚吉隆坡、新西兰奥克兰、文莱斯里巴加湾市、中国上海、墨西哥洛斯卡沃斯、泰国曼谷、智利圣地亚哥、韩国釜山、越南河内、澳大利亚悉尼、秘鲁利马、新加坡、日本横滨、美国夏威夷、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印尼巴厘岛、中国北京、菲律宾马尼拉、秘鲁利马、越南岘港举行。
部长级会议
APEC的部长会议分为APEC部长级会议和APEC专业部长级会议。 部长级会议实际是“双部长”会,即各成员的外交部长(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 [2] 除外)和经济部长(或者外贸部长、商业部长等)会议,每年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举行。始于1989年11月。 专业部长级会议,是指讨论中小企业、旅游、环保、教育、科技、通信等问题的部长会议。
高官会
APEC高官会议是APEC的协调机构,每年举行3-4次会议,该会议始于1989年11月。高官会议一般由各成员司局级或大使级官员组成,提出议题,相互交换意见,协调看法,归纳集中,然后提交部长会议讨论。会议主要任务是负责执行领导人和部长会议的决定,并为下次领导人和部长会议做准备。因此,有人把高官会议称为部长会议的“实际工作部门”,高官会对上向部长级会议负责,对下总体协调APEC各委员会和工作组的工作,是APEC的核心机制。
运行方式
贸易投资
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是APEC的长远目标,但由于APEC成员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巨大差异,在实现自由化目标的具体步骤上,APEC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方式,制定了两个时间表,即1994年在印尼通过的《茂物宣言》中所确定的,APEC发达成员和发展中成员分别于2010年和2020年实现投资自由化。此后APEC先后在1995年和1996年通过了实施《茂物宣言》的《大阪行动议程》和《马尼拉行动计划》,开始通过单边行动计划和集体行动计划两种途径,落实各成员对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承诺。
1996年以来,APEC各成员主要通过执行和更自单边行动计划的方式,对实现贸易投资自由化目标做出了一些承诺。1998年开始的部门自愿提前自由化磋商是APEC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又一项重要活动,但因成员立场分歧过大,最后未取得实质成果。总体上,自1994年确定贸易投资自由化长远目标以来,APEC在贸易自由化领域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而投资自由化进程则仍以信息交流和政策对话为主。受金融危机影响,1999年APEC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的步伐有所放慢,但成员总体上仍然认同自由化的目标。在单边行动计划中,各成员的改进措施与实现茂物目标的联系更加紧密。2000年APEC各成员决定采用电子版单边行动计划(E-IAP),通过网络提交和宣传各成员就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采取的措施。
经济合作
自1989年APEC成立起,经济技术合作(E-COTECH)已经历了一个逐步走向具体化的发展过程。1994年的茂物会议将"加强亚太大家庭内的发展合作"正式作为APEC的合作目标之一。1995年的大阪会议将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并列为APEC的两个车轮,确立了ECOTECH的三个基本要素,即政策共识、共同活动和政策对话。制定了APEC经济技术合作的行动议程,确定了合作的目的、合作方式及13个合作领域。这些都是技术合作领域中迈出的具体的建设性的步伐。合作模式也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那种给取关系,而是确立了经济技术合作机制,鼓励私人部门和其他相关机构参加合作,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在ECOTECH活动得到开展的情况下,1994年成立了产业科技工作组。1995年召开了科技部长会议,明确了APEC开展技术合作的四个重点主题:科技信息交流、促进研究人员的交往及人力资源开发,增进政策透明度,开展合作研究项目。
1996年的苏比克会议是经济技术合作的一个里程碑,通过了第一个专门为经济技术合作制订的文件--《APEC加强经济合作与发展框架宣言》即《马尼拉框架》。该文件为经济技术合作规定了目标和原则,并确定了人力资源开发、基础设施、资本市场、科学技术、环保和中小企业等6个优先合作领域。《马尼拉框架》的制定标志着APEC经济技术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此后,1997年的温哥华会议通过了《加强公共和私营部门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伙伴关系的温哥华框架》,并决定成立APEC高官会经济技术合作分委会,专门负责管理、协调经济技术合作活动,为其提供了机制上的保证。1998年的APEC主要议题是科技和人力资源开发,吉隆坡会议通过了江泽民主席倡议的《走向21世纪的APEC,科技产业合作议程》、《吉隆坡技能开发行动计划》等一系列重要的纲领性文件,为以后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99年的奥克兰会议通过了以上倡议的执行情况报告,确定了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申请APEC中央基金的评估标准,改进了APEC秘书处经济技术合作项目数据库。几年来,APEC经济技术合作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并取得了一些具体成果。
面临问题
经济技术合作一直是发展中成员为增强自身发展能力所大力倡导的领域。亚洲金融危机后,APEC各成员对经济技术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普遍将经济技术合作视为亚太经济恢复的重要条件,希望通过合作加强能力建设,并为中长期经济发展打下良好基础。然而经济技术合作的发展仍大大滞后于贸易投资自由化。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第一,一些发达成员对经济技术合作态度消极。第二,APEC成员的多样性特征既为合作提供了前提,另一方面也包含着合作的障碍因素。第三,缺少一个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机制,缺少必要的资金、技术和人员。合作项目缺乏足够的资金启动。
会议
部长级会议
部长级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决策机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每年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前举行。会议的主要任务包括:为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进行必要的前期准备;贯彻执行领导人会议通过的各项指示,讨论区域内的重要经济问题,决定亚太经合组织的合作方向和内容。部长级会议实际是“双部长”会,即由各成员的外交部长(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 除外)以及外贸部长或经济部长、商业部长等(中国香港和中国台北 [2] 派代表)出席。首次会议于1989年在堪培拉召开。2012年9月5日,为期两天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24届部长级会议在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开幕,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马朝旭和商务部部长助理俞建华代表中国参加会议。 [12]
高官会议
高官会议是亚太经合组织的协调机构,始于1989年,通常由当年举办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东道主主办,每年举行3至4次会议,主要负责执行领导人和部长级会议的决定,审议各工作组和秘书处的活动,筹备部长级会议、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及其后续行动等事宜。高官会议下设4个委员会和11个专业工作小组。4个委员会是贸易和投资委员会、经济委员会、高官会经济技术合作分委员会和预算管理委员会。11个专业工作小组分别为产业科技、人力资源开发、能源、海洋资源保护、电信、交通、旅游、渔业、贸易促进、农业技术合作和中小企业。
工商领导人会议
工商领导人会议 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是亚太经合组织系列会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1996年起每年举行一次,旨在为该地区的工商界领导人提供一个与APEC成员领导人、政府官员及知名学者等进行对话和交流的平台。1996年,首次亚太经合组织商业论坛在菲律宾举行,以加强亚太地区工商界的联系与合作。此次会议被视为工商领导人会议的前身。1997年,第一次以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会议命名的会议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此后,工商领导人会议每年作为亚太经合组织系列会议之一举行一次。工商领导人会议主要探讨该地区当前面临的社会经济等热点问题和发展方向,每年一些APEC成员的领导人都受邀与会,让工商界人士有机会同政界领导人共商发展大计。
中小企业部长会议
中小企业部长会议的目的正是为了找出影响亚太经合组织中小企业发展的领域,协调政策措施并讨论如何在这些方面加强合作,推动各成员中小企业的共同发展。中小企业在亚太经合组织经济体中占有重要地位。该地区95%的企业为中小企业,雇用了80%的劳动力,占国民生产总值的30%-60%和整个出口的35%。但由于规模和实力原因,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遇到了特有的困难。
妇女领导人会议
妇女领导人会议由亚太地区经济体中商业、政府、学术界和民间、社会等方面的妇女领导人组成,是亚太经合组织框架内形成的妇女论坛,它不设领导机构和常设机构。其目的主要是为亚太地区妇女设立一个进行交流的论坛。它提供、传播、推动并应用与性别相关的知识和信息,重点为中、小企业的女企业家开展经贸合作提供机会,并向亚太经合组织提出意见和建议。2000年文莱会议决定成立了由7人组成的妇女领导人会议协调组,负责承担宣传联络、监督、咨询等工作。妇女领导人会议每年举行一次,由当年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东道国主办,会议议题一般与政府会议主题密切相连。
性质特点
成员体的广泛性
亚太经合组织是截止2014年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APEC成员体的广泛性是世界上其他经济组织所少有的。APEC的21个成员体,就地理位置来说,遍及北美、南美、东亚和大洋洲;就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既有发达的工业经济体,又有发展中经济体;就社会政治制度而言,既有资本主义国家,又有社会主义国家;就宗教信仰而言,既有基督教国家,又有佛教国家;就文化而言,既有西方文化,又有东方文化。成员的复杂多样性是APEC存在的基础,也是制定一切纲领所要优先考虑的前提。
独特的官方经济性质
APEC是一个区域性的官方经济论坛,在此合作模式下,不存在超越成员体主权的组织机构,成员体自然也无需向有关机构进行主权让渡。
坚持APEC官方论坛的性质,是符合亚太地区经济体社会政治经济体制多样性、文化传统多元性、利益关系复杂性的现实情况的。它的这种比较松散的"软"合作特征,很容易把成员体之间的共同点汇聚在一起,并抛开分歧和矛盾,来培养和创造相互信任及缓解或消除紧张关系,从而达到通过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同时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以实现通过发展促和平的愿望。
开放性
APEC是一个开放的区域经济组织。APEC之所以坚持开放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APEC大多数成员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采取以加工贸易或出口为导向的经济增长方式及发展战略。这样的发展战略所形成的贸易格局使这一地区对区外经济的依赖程度非常大,而采取开放的政策,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区域内贸易长处,同时也可以避免对区域外的歧视政策而缩小区域外的经济利益。除此之外,APEC成员体多样性,及其实行的单边自由化计划也客观要求它奉行"开放的地区主义"。
自愿性
由于成员体之间政治经济上的巨大差异,在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投资贸易自由化方面要想取得"协商一致"是非常困难的,APEC成立之初就决定了其决策程序的软约束力,是一种非制度化的安排。不具有硬性条件,只能在自愿经济合作的前提下,以公开对话为基础。各成员体根据各自经济发展水平、市场开放程度与承受能力对具体产业及部门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自行作出灵活、有序的安排,并在符合其国内法规的前提下予以实施,这就是所谓的"单边自主行动(IAPs)"计划。
松散性
a.没有组织首脑。b.没有常设机构(各成员体轮流举办。2001年7月在中国上海举行非正式首脑会晤,这是自该组织成立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这对让世界了解中国,展示中国2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c.对成员体的约束力较小。
作用地位
亚太经合组织总人口达26亿,约占世界人口的40%;国内生产总值之和超过19万亿美元,约占世界的56%;贸易额约占世界总量的48%。这一组织在全球经济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自成立以来,亚太经合组织在推动区域和全球范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开展经济技术合作方面不断取得进展,为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发展和共同繁荣做出了突出贡献。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 是亚太地区最具影响的经济合作官方论坛,成立于1989年,成立之初是一个区域性经济论坛和磋商机构,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已逐渐演变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经济合作论坛,也是亚太地区最高级别的政府间经济合作机制。
领袖会议
经济领袖会议(Economic Leaders' Meeting)每年召开一次,讨论由部长级会议(经济领袖会议的前几天召开)及企业顾问委员会所提供的战略建议,随后通过经济领袖宣公布达成的正式政策。
免责声明:“历史上的今天”的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今天更多+
- 1火药阴谋事件的发生
- 2盖伊·福克斯之夜成立
- 3荷兰执政威廉率领军队登陆英国,光荣革命爆发
- 4普鲁士军队与欧洲联军进行罗斯巴赫会战,普鲁士军队取得胜利
- 5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人造奶油的发明者保罗·萨巴蒂诞生
- 6苏丹反击英国“远征军”
- 7伟大的爱国主义政论家邹韬奋诞辰
- 8近代中国记者和出版家邹韬奋出生
- 9中国画家傅抱石出生
- 10沙皇尼古拉二世残暴屠杀犹太人
- 11墨水瓶风波引发蔡元培建立爱国学社
- 12晚清政治人物张之洞去世
- 13奥斯卡最佳女主角费雯·丽诞生
- 14末代皇帝溥仪被逐出宫
- 15蒋介石对苏区发动第一次“围剿”
- 16苏联军队在苏德战争中实施罗斯托夫战役
- 17太原战役爆发
- 18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十月革命47年周年纪念活动
- 19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董璇出生
- 20中国台湾流行乐女歌手林逸欣出生
- 21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 22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 23世界著名钢琴家弗拉基米尔·霍洛维茨逝世
- 24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成立
- 25越南共产党领导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
- 26我国第一台586微机诞生
- 27巴总统发布公告 解散贝·布托政府
- 28骆家辉当选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华人州长
- 29克林顿再掌白宫
- 30萨达姆被判绞刑






关注官方公众号
下载安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