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五十六章
来源:网络编辑:有书房2023-03-02 21:09:46阅读量:837
道德经五十六章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1)。塞其兑,闭其门(2),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3),是渭玄同(4)。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5)。故为天下贵(6)。
【译文】
智者是不随便(向人民)施加政令的,施加政令的人就不是智者。塞住他们知欲的孔窍,关闭他们知欲的门户,磨去锋芒,化解纠纷,涵蓄光耀,混同尘垢,这就叫做玄同的境界。这样就不分亲近,不分疏远,不分利益,不分祸害,不分高贵,不分低贱。所以这样的人能做天下的君王。
(1)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道"的人不随便说,随便说的人不知。"道"有人认为,这句话还含有更深一层意思:智者是不向人民发号施令的,发号施令的人就不是智者。
(2)塞其兑,闭其门;此二句见于五十二章,注释参看该章注释(6)。
(3)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这四句重见于四章中,疑是此处错简重出。把他们的锋芒磨去,把他们的纠纷化解,涵蓄着光耀,混同着尘垢。这一段活可以理解为统治者治民的原则,也可理解为老子对理想人格形态的描述。从后者角度看,一个人,如果锋芒外露,就容易摧折,故应磨平它,一般人各自从片面观点出发,坚持自己的意见,因而是非纷纭,无所适从,要"解其纷",就得放弃片面。凡阳光照射,必有照不到的阴暗面,只有懂得"负阴"、"抱阳"对立统一的人,才懂得"用其光,复归其明"。宇宙间到处充满尘埃,人世间纷繁复杂的情形也是如此,超脱现实不可能,只能化除成见,因势利导,让好的、不好的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这便是"同其尘"。
(4)玄同:玄妙齐同的境界,也就是"道"的境界,老子理想的人格形态,是"挫锐"、"解纷"、"和光"、"同尘",最后达到"玄同"的最高境界。"玄同"的境界是消除自我的固蔽,化除一切的隔膜,超越世俗人伦关系的束缚,以开朗、宽豁的态度对待一切的人和事。
(5)不可得而亲? .不可得而贱:这六句表明,"玄同"的境界超出了亲疏、贵贱、利害的区别。
(6)贵:动词,尊重的意思。一说贵当作"贞",形似而误;贞借为正,首领、君长的意思。
声明:本站部分书籍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