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中西学堂(天津大学前身)开学
来源:历史上的今天编辑:历史上的今天
1895年10月2日,天津中西学堂开学。由天津前关道盛宣怀创办,亦称北洋西学堂。分头等、二等两校。头等学堂为专科学校,设有工程、电学、矿务、机器、律例五门,四年毕业;二等学堂为中学,亦四年,毕业后升入头等。1903年改称北洋大学,设有土木工程、采矿、冶金等门,是我国最早的一所工科大学。解放后改称天津大学。
1895年,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西学学堂成立,成为中国官办的第一所大学。
北洋大学,中国近代第一所大学,为今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创建于1895年10月2日(由1887年成立的呑纳学院(博文书院)改建而来), 英文名称先后为 Imperial Tientsin University 及 Peiyang University。
北洋大学堂为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于1903年重建天津北洋西学学堂校舍后之改名,不过由于当时各级学堂制度未立,合格学生来源不足,相关法令亦无规范,因而校舍、课程、师资等多不尽理想。北洋大学堂成立后,招集前中西学堂及水师学堂旧生数10人成班,因程度不齐,均先入预科,补习普通科目。至1905年暑假后,依成绩分为第三(相当于二年级)、第四(相当于一年级)两班,入法律、土木工程或采矿冶金之专门正科肄业。1906年,袁世凯饬学堂会同津海关道遴选学生35名,派赴美国留学,其中19名学费是由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布朗大学三校提供;次年,又有法律科学生11人续派赴美留学。有关留学经费大致是由临时矿务局的税厘和余利项下支应。在原有学生出洋深造之际,学堂续有新生升入。1905年,保定高等学堂第一班生拨入大学堂深造,但因普通科目未备,故先进预科补习一年;次年暑假后始归入第四班,仍分三专门肄习。同时自此年起,学部取消官费,大学堂肄业生须缴学费,每月银五两;但师范科则照章免缴。
北洋大学堂之附设师范科在1907年,专门培养中学堂英文师资,以因应小学堂日多的毕业生升入中学堂;学生来源为不愿入正科研习专门之学的预科生,1年毕业,次年即有25名学成拨入直隶各中学堂任教。不过由于天津、保定二处已成立优级师范科,故此附设的师范科随后即停办。
根据1907年学部的调查,北洋大学堂共有管理员11人、教员17人,法律科学生32人,士木科29人,矿冶科22人,师范科33人。次年学部又调查课程,认为正科专门之学不足,须重新编配,部分普通科目官移为预科课程。至此年,正科生共有5班,其中首批毕业生为土木、矿冶甲班共15人,于宣统二年1910年夏学成;法律甲班则于次年夏毕业。至于1911年入学新生,仅成立法律丙班及矿冶丁班,土木丁班因程度不齐,以致合格过少,不能成立。
1903年年至1911年的北洋大学堂,可说始终处于课程内容不良,学生程度不齐等困扰中。1906年学堂监督条呈袁世凯时,即明言课程宜加整顿,教员宜分科担任,高等及中等教科书宜检定,中外各员宜定权限,南北(洋)学额宜分定名数,学生国文宜严加甄别,别行招考学生宜遵饬停止等事,作为亟须改进大端;但直到1908年学部调查时,课程缺失仍多。这些问题无疑地正是晚清创办新教育时恰须面对的挑战,北洋大学堂在此八年中的办学情形,大致可作为现代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初期一个很好的观察实例。1912年后,改名北洋大学校;1914年改为国立。
点评:中国著名高等学府
免责声明:“历史上的今天”的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今天更多+
- 1南宋名将韩世忠逝世
- 2法国瓦卢瓦查理五世去世
- 3英格兰兰开斯特王朝国王亨利五世出生
- 4鸣梁海战爆发,李舜臣以朝鲜水师残存的13艘战船大败日军
- 5俄国著名军事家库图佐夫出生
- 6清朝道光帝旻宁出生
- 7俄国与土耳其签署《亚得利亚那堡和约》
- 8云南杜文秀领导回民起义
- 9左宗棠创办的兰州机器织呢局开工
- 10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成立
- 11周恩来组织参加的觉悟社成立
- 12日军制造平顶山血案
- 13中央红军攻占腊子口
- 14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
- 15华东野战军发起济南战役
- 16台湾首次进行人口普查
- 17国画大师齐白石在北京病逝
- 18天文学家发现池谷·关慧星
- 19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逝世
- 20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金日成访华
- 21敦煌月牙泉重现风采
- 22埃克森公司因污染海洋被罚五十亿美元
- 23第一个世界保护臭氧层日
- 24首届国际水稻大会在北京举行
- 25上海钓鱼执法事件
- 26民主党党魁鸠山由纪夫正式成为日本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