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作家夏尔·波德莱尔的《恶之花》出版
来源:历史上的今天编辑:历史上的今天

《恶之花》中的诗不是按照写作年代先后来排列,而是根据内容和主题分属六个诗组,各有标题:《忧郁和理想》、《巴黎即景》、《酒》、《恶之花》、《叛逆》和《死亡》,其中《忧郁和理想》分量最重。六个部分的排列顺序,实际上画出了忧郁和理想冲突交战的轨迹。

由一百多首诗歌组成的《恶之花》,由诗人精心安排为六个有机组成部分,有序地展开诗人的精神探索。
第一部分“忧郁与理想”,写忧郁,也写理想,忧郁是沉重的,理想是渺茫的。穿行在沉重的忧郁中,寻找着难寻的理想。
第二部分“巴黎即景”,写的是诗人眼中的巴黎,或者说是心中的巴黎。这不是美丽的城市,不是繁华的“花都”,而是“熙熙嚷嚷的都市,充满着梦想的都市,/幽灵在大白天里拉着行人的衣袖!”(《七个老头子》)波德莱尔将诗歌的视野从浪漫主义的大自然拉倒光怪陆离的现代大都市,让人看到的却是一幅幅畸形、变态的图画。
第三部分以“酒”为题,写诗人的“以酒浇愁”、“以酒为乐”的无奈与悲凉。
第四部分“恶之花”,诗人从醉酒的幻景转向直面罪恶的“花朵”。

第五部分“叛逆”,是针对上帝的。在这里,该隐和撒旦都受到了赞美,因为他们是受害者、叛逆者。世人所希望的,是自己的灵魂能傍着撒旦“休息”。
第六部分“死亡”,在历经苦难之后,在阅尽丑恶之后,死亡,是唯一的归宿、唯一的慰藉。死亡是一切的终结,但也是新的开始。
整首诗集以一首题为《旅行》的长诗作结,概括了诗人一生的求索。
免责声明:“历史上的今天”的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今天更多+
- 1德国首任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
- 2西班牙女王伊萨贝拉逃到法国
- 3苏联元帅、军事家华西列夫斯基诞生
- 4意大利与土耳其争夺的黎波里
- 5柴油发动机的发明者鲁道夫·狄塞尔去世
- 6中国现代作家张爱玲诞生
- 7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张爱玲出生
- 8丰子恺漫画结集面世
- 9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出生
- 10平型关战役结束
- 11出卖捷克的慕尼黑协定签署
- 12德国狂轰英国伦敦
- 13莫斯科保卫战开始
- 14纽伦堡国际法庭对纳粹战犯宣判
- 15中共优秀党员王孝和英勇就义
- 16东陵大盗孙殿英病死
- 17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
- 18世界首艘核动力潜艇鹦鹉螺号开始服役
- 19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成立
- 20微生物学家汤飞凡因被打成“右派”而自尽
- 21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 22美国黑人跨进白人大学引发骚乱
- 23中国社会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李石曾逝世
- 24叶剑英发表台湾回归的九条方针
- 25“小平您好!”横标的出现
- 26联合国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在纽约举行
- 27印度发生强烈地震
- 28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
- 29建桥史上“第四座里程碑”——长江大桥通车
- 30中国烈士纪念日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