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纳制片公司推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
来源:历史上的今天编辑:历史上的今天
有声电影的诞生
1927年,美国著名的华纳制片公司推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给世界电影带来了一场翻天覆地的革命。
应该说,电影从来都不是无声的。在声音进入电影之前,人们借助乐师给电影配乐;在日本,甚至有专门的说唱演员,当影片放映时,他们以说唱形式讲解影片的内容。所配乐曲一般是由乐师根据银幕展示的剧情即兴演奏;但有些影片,例如1908年的法国影片《吉斯公爵被刺》,则由著名的作曲家圣-桑专门为它作曲。放映时,乐师根据作曲家提供的总谱演奏。不用说,演奏的规模视条件而定:大多数是由一位乐师独奏(钢琴或小提琴),有时由几位乐师合奏,偶尔则出动交响乐队。
爵士歌王(1927)导演:艾伦·克罗斯兰
当1927年美国出现有声片之后,上述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伴音不再只是配乐;环境音响和对白的闯入银幕,使已趋成熟的影像艺术面临改型的危机。在此之前,电影是在“无声无色”的条件下成为一种新型艺术的。它不仅没有为“无声无色”感到遗憾,相反,“无声无色”恰恰是使电影成为艺术的一个基本条件。如今,声音的闯入必然打破已经形成的“元素平衡”。所以,在有声片出现的初期,一些艺术家和电影理论家对声音抱有怀疑,也就可以理解了。但是,电影观众对声音的态度却是一致给予欢迎。
爵士歌王(1927)导演:艾伦·克罗斯兰
在默片时代形成的影像艺术面临着自身被淹没的危机。电影艺术家们对声音的态度由怀疑、对立到采纳的转变,使这种“危机”转变为发展的“契机”。爱森斯坦等人关于有声片的宣言,他们的“音画蒙大奇”的理论主张和艺术实践,是上述转变的典型代表。
到3O年代,声音已成为电影艺术中不可缺少的元素。在默片时代已经出现的类型片,由于声音的出现而更趋成熟,更多样化;至于音乐喜剧片、警匪片,如果没有声音就无法出现和发展。声音也为电影表现提供了更具写实效果的条件。
在“音画艺术”趋于成熟的30年代,写实主义思潮几乎波及各国电影作品。
免责声明:“历史上的今天”的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今天更多+
- 1东汉水利学家王景治理黄河成功
- 2唐朝唐玄宗李隆基逝世
- 3挪威、瑞典与丹麦的国王埃里克七世逝世
- 4波兰议会通过著名的《五·三宪法》
- 5希腊雅典大学成立
- 6德国首相伯恩哈德·冯·比洛诞生
- 7日军占领大连
- 8英国工人总罢工
- 9第六届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开学、毛泽东任所长
- 10华纳制片公司推出了电影史上第一部有声片
- 11提议设立奥斯卡金像奖
- 12日军在济南制造“五·三”惨案
- 13美国灵魂乐教父詹姆斯·布朗出生
- 14发明了味精的化学家池田菊苗逝世
- 15冀中根据地形成
- 16日本侵略军大肆轰炸重庆
- 17中共谈判代表团抵达南京
- 18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开庭审判东条英机
- 19杭州解放
- 20北京—平壤的直达旅客列车正式通车
- 21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在北京成立
- 22香港著名男导演王晶出生
- 23中国第一批新型“红旗”三排座高级轿车出厂
- 24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出生
- 25克罗地亚钢琴演奏家马克西姆出生
- 26我国家畜生态学科的创始人汤逸人逝世
- 27撒切尔夫人成为第一个英国女首相
- 28中国男演员包贝尔出生
- 29王锡爵驾机回大陆定居
- 30“华航”货机事件获得圆满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