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徒雷登任美国驻华大使
来源:历史上的今天编辑:历史上的今天
司徒雷登(1876年生于中国杭州 - 1962年9月19日逝于美国华盛顿)是一位美国基督教的传教士。他也是一位教育家,曾创办并担任燕京大学的校长和校务长。他还是一位外交官。由于毛泽东写的一篇《别了,司徒雷登》的文章而使他在中国非常有名,但是在他的祖国——美国却是默默无闻。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开始从事传教,并钻研汉语。他一向是美国对华文化侵略的忠实执行者。
1908年开始任金陵神学院希腊文教授。1910年任南京教会事业委员会主席。辛亥革命时兼任美国新闻界联合通讯社驻南京特约记者。
民国8年(1919年)1月,他被聘请为燕京大学校长,此后,他作为燕大的长期领导人为该校的发展壮大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不惜出重金延请中外著名学者如吴雷川、许地山、邓之诚、郭少虞、顾颉刚、赵紫宸、容庚、钱穆、吴文藻等人来燕大任教,提升燕大知名度和学术地位,1927年,燕大与哈佛大学合作组成了著名的哈佛燕京学社,促进中美文化交流。到1930年代,燕大已发展成为中国学术水平最高的教会大学。
九一八事变后,他亲自带领数百名燕京大学的师生上街游行,抗议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21年他受聘为中国教会教育调查团成员。1930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授予他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受美国总统罗斯福召见,听取他对中国时局的意见。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他因拒绝与日军合作,被日军关在集中营,直到日本投降后获释。1945年,获释后的司徒雷登继任燕大校长(后为校务长),直到离开中国。中华民国35年(1946年)7月11日出任美国驻华大使,积极支持国民党政府进行反人民内战。
1949年4月,解放军攻占南京,他没有随国民政府南下广州,留在那里。1949年8月2日由于美帝国主义阻挠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一切努力都已彻底失败,司徒雷登不得不悄然离开中国返回美国,随即退休。据说在他离开中国前夕,曾经和中国共产党高层秘密接触,也打算前往北京磋商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事宜,但是被提前召回,未能成行。8月8日,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的《别了,司徒雷登》,将他作为美国的象征而极尽讽刺,说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
回到美国后,他先被国务院下了“禁言令”,后来又被麦卡锡主义者骚扰。患了脑血栓,导致半身不遂和失语症。于1962年9月19日在华盛顿病故。他一直希望能够将骨灰送到中国,埋在燕京大学校园内,但是至今未能实现。
免责声明:“历史上的今天”的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历史上的今天更多+
- 1古罗马统帅尤利乌斯·恺撒大帝诞生
- 2汉朝第一次党锢之祸发生
- 3赤壁之战
- 4尼德兰神学家、西欧人文主义者希德里·伊拉斯莫逝世
- 5波尼战役爆发
- 6美国的开国元勋亚历山大·汉密尔顿逝世
- 7莱茵联邦成立
- 8美国作家亨利·戴维·梭罗诞生
- 9科达照相机与底片的发明者乔治·伊士曼出生
- 10丹麦现实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彭托皮丹出生
- 11意大利画家莫迪利阿尼诞辰年
- 12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
- 13地方实力派三请变法
- 14智利诗人聂鲁达诞辰
- 15德雷福斯冤案终于昭雪
- 16孙中山兴兵讨伐袁世凯,发动“二次革命”
- 17中国果树学家、园艺教育家沈隽诞辰
- 18台湾余清风发起抗日暴动
- 19溥仪复辟帝制结束
- 20中共中央改组 陈独秀停职
- 21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向多伦发起全线进攻
- 22张寒晖谱写《松花江上》
- 23英国在阿尔及利亚歼灭法国舰队
- 24苏联红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转入全面反攻
- 25英军的第一种喷气战斗机“流星”服役
- 26画家乔治·布拉克获威尼斯奖
- 27六七暴动:香港政府宣布香港岛及九龙实施宵禁
- 28美国电影《巴顿将军》上映
- 29英国掀起裸体飞跑热潮
- 30基里巴斯共和国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